据了解,国网电商自成立起,便按照国家电网统一部署和行业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战略机遇期最终落脚在我们的行动。充分重视忧的潜在影响。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有望维持平稳,资本市场有希望触底回升。汇丰银行预测2019年中国将三管齐下刺激内需、提振经济,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在陈文玲看来,支撑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的因素,一是能与经济增速保持协调的宏观政策体系,包括逆周期调节、微调、精准滴灌等在内的调节手段,不会让经济断崖式下行。正确把握稳的总体态势。全球经贸环境之变,体现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扩张步伐放缓,主要经济体之间经贸摩擦加剧。
从历史上看,重大技术变革是全球格局洗牌最重要最根本的力量,新技术革命为实现跨越式增长带来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9.5%的平均增速。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的能源转型。
因此我们说,本地污染治理需要能源转型,但需要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不能充分论证足够程度的能源转型。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都会有所体现。反过来,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致力于应对导致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正如联合国在讨论可持续发展目标时指出:如不对气候变化加以控制,我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的进展将发生倒退,不可能取得更多进展。
然而如何真正实现当下需要实现的能源转型,需要更大程度的思维转变以及更强有力的推动。所以,不谈具体程度,不谈规模,不谈朝什么能源转型以及何时需要成功,只是笼统地提能源转型,仅仅是团结了大多数的政治智慧和权宜之计。
而能源转型是根植于这两个目标的共同需要。但通过局地污染的收益来论证着眼于改变能源结构的能源转型,似乎还不够充分,何况不少地区末端治理的空间仍旧非常之大。因此在维持煤电现有价格的情况下,即使平价的可再生能源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依旧是缺失的。除此之外,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制定的从2016年到2030年涵盖减贫、教育、环境改善、生活基础设施提升等17个目标,其又细分为169项具体目标。
具体来讲,能源转型意味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本地污染治理不足以推动足够的能源转型在国际上,我们可能听过一种说法:可再生能源是绿色的,减轻本地污染,并且可以创造绿色就业。在墨西哥,2017年大规模的能源拍卖则以每千瓦时不到2美分的价格获得。前IPCC第三工作组组长Ottar Endenhofer曾经对补贴作为有效政策而存在可能的次优问题给出过精彩的分析与严肃的提醒,即补贴并不能降低化石能源的竞争力,还是需要额外的政策措施。
这样的提法缺乏有用的信息含量,出现类似煤炭也可以是低碳的这样的说法也是不足为奇。正如IPCC 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 Debra Roberts 所言:接下来的几年有可能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几年。
二者只能统筹兼顾,共同实现,否则将同时落空。2050年前煤炭发电比例需降到0%,同时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提高到85%。
这基本意味着,在核电与水电不可避免地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且经济性降低的条件下,风电与光伏需要上升到整个电力结构的20%-25%。这样的成本显然已经低于成本不断上升的核电,并且在部分地区低于煤电。今天,我们又要重提能源转型,即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在有些地区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最便宜的选择。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气候行动同样也需要通过能源转型实现。因为2016-2017年不少政策文件和讲话讨论都首先说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
过去的能源转型存在着大量历史的偶然、技术的进步与发明、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两种说法都正确,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足够程度的能源转型能够推动本地污染治理,反之却不尽然。
现在,这已是一句大体准确的表述,不同地区仍然存在诸多的成本动态与价格如何形成方面的细节。什么能够充分论证能源转型对于气候变化的讨论热度已经持续了20年,这一问题也被学者称为从地狱来的问题,需要全世界大范围、长时间、共同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才能缓解。
今年10月份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更是提出:我们已经目睹了升温1℃造成的后果,与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相比,限制在1.5℃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益处,同时还可确保社会更加可持续和公平。2018年,长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综合评估的耶鲁大学教授Nordhaus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彰显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但需要社会各方进行快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2004年,安装屋顶太阳能系统的德国家庭可获得每千瓦时57欧分的固定保证价格,而到现在已经在5-10欧分。2017年,非化石电力在总电力中的比例大致为30% (风电光伏占7%)。即使比较类似规模的项目,以此计量,十年来太阳能成本已经下降了90%。
所以,我们真正要讨论并且需要致力的是什么样的能源转型呢?让我们以2018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作为提示:如果国际社会不在2020年之前改变方向包括制止致命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气候行动以及迅速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将错失扭转气候变化的时机,并将给地球上的人类以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系统带来灾难性后果。《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2016-2030》规定,到2030年,这一比例需要上升到50%,即整整20个百分点的提升与结构变化。
2016年在法国巴黎通过的气候协定,首次将2100年前温升大概率上控制在2度以内,并且努力实现1.5度写入了集体承诺。因为可再生能源的正外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换言之,同样在市场中竞争的化石能源的负外部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没有内部化到其价格当中。
有效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贯彻尤为重要,即包含明确目标、变革程度和时间表。在国内,针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问题,我们也听过一种说法:未来我们不可能再大规模依赖末端治理,目前情形已经把我们逼到必须要去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这一步。
反过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促进可持续发展。但朝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并不会自然发生到我们期望的水平,或者说我们面临着实现气候安全和环境改善的高目标,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自然发生的能源转型。宏观上,能源的结构随着基础设施、消费升级、市场动态与技术进步也随时在变化,比如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50年代之后迅速的油气化,我国农村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比较快速的生物质的退出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0、三年行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高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
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14、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
11、多规合一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